回到首頁總目錄  回到網上聖經學院課本目錄

回到領受晚雨迎主來目錄  看下一題

 

最好採用懷訓的表述方法

 

全面認識基督的人性

根據聖經和懷訓都明確指出:基督道成肉身是取了和我們墮落人類相同的血肉之體,相同的人性。不可否認,人性的血肉之體,都具有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但這要等到人的理智開啟,身體成長後才漸漸顯明出來。例如嬰孩和兒童由於性機能還沒有發育,他們是沒有肉體的性慾的,因此也就沒有犯淫亂之罪的傾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發育日趨成熟,他們的肉體情慾和放任情慾的犯罪的傾向,也會日漸增強。

基督雖然取了和我們一樣的人性的血肉之體,但他和我們不同的是:他是由聖靈降孕,由童女所生,在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如施洗約翰所預表的,路1:15),當他的理智初開的時候,由於母親的教導和聖靈的啟示,他就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兒子,並開始禱告,不斷依靠聖靈的大能而完全治死,征服和得勝了自己的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以致主耶穌的一生中,從小到大,藉著不斷的禱告,靠賴聖靈的大能,他所表現出的人性,是完全聖潔無罪,愛上帝愛人的,在他的言語行為和心靈意念中也從來沒有絲毫肉體的邪情私慾和犯罪的傾向。不但如此,而且他還靠著聖靈的大能,彰顯了上帝對人類的無限的慈愛、公義、聖潔的榮美的聖德,為我們留下了最完美的人生榜樣。我們若能信靠主耶穌的救恩,依賴聖靈的大能,我們也能像主耶穌一樣,治死、征服和得勝我們的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而在言語行為和心靈意念中,完全聖潔無罪,愛上帝愛人,並向世人彰顯上帝慈愛、公義、聖潔的榮美聖德。

 

聖經的教訓和懷師母的闡釋

正如經上所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他並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又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2:14-18. 4:15-16)。

懷師母也對此解釋說:『基督道成肉身,成為血肉之軀的道理是一個奧祕……。基督不是所謂地取了人性,他實實在在的取了人性,他事實上地擁有了人性。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他是馬利亞的兒子,根據人的家譜,他是大衛的子孫。』(『評論與通訊』190645)。又說:『上帝的兒子即使取了亞當在伊甸園尚未犯罪的人性,已是無限的屈辱。何況耶穌所接受的竟是經過四千年犯罪墮落之後的人性。像亞當的每個兒女一樣,耶穌承受了普遍的遺傳規律所造成的後果。這種後果可在他屬世祖先的歷史中窺見一斑。他帶著這種遺傳,來分擔我們的憂患和試探,給我們留下一個無罪生活的榜樣。』(『歷代願望』第四章為你們生了救主第16段)。『「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我們應時時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因為由於膽仰他,我們就得以變成他的形狀,我們的品德也就與他的相同。』(『彰顯主基督』一月六日變成他的形狀)

 

主耶穌一生中不但在言語行為上,從來沒有一點罪,而且在心靈意念中也從來沒有絲毫的罪。正如主耶穌即將受難前,親口告訴門徒說:『以後我不再和你們多說話,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裡面是毫無所有;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起來,我們走吧!』(約14:30-31

也正如懷師母所作的解釋:『耶穌說:「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裏面是毫無所有。」(約14:30)。在他裏面,沒有絲毫能受撒但誘惑的意念。他絕不同意罪惡,甚至連一點兒向試探讓步的意思也沒有。我們也可以如此。基督的人性與神性聯合起來,有聖靈住在他裏面,使他準備妥當應付這場鬥爭。而且他來,是要使我們與上帝的性情有份。只要我們因信與他聯合在一起,罪惡就再不能作我們的主了。上帝牽著我們信心的手,使它緊緊握住基督的神性,使我們的品格能達到完全的地步。』(歷代願望,十二章118頁)。

由此可見,主耶穌的心靈意念和言語行為中,是完全聖潔無罪,愛上帝愛人的,是沒有絲毫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的。也正如懷師母在別處多次強調的:

『基督取了在墮落狀況下的人性,卻絲毫沒有沾染他的罪(In taking upon Himself man's nature in its fallen condition, Christ did not in the least participate in its sin.)。……我們不應對此有任何懷疑:基督的人性是完全無罪的(We should have no misgivings in regard to the perfect sinlessness of the human nature of Christ.)。』(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經註釋The SDA Bible Commentary, vol. 5, p. 1131)。

『在他裏面沒有詭詐或罪孽,他始終保持純潔,沒有玷污,然而他取了我們有罪的人性(In Him was no guile or sinfulness; He was ever pure and undefiled; yet He took upon Him our sinful nature.)。……他用自己的品格向世界彰顯了上帝的品格(In His own character He displayed to the world the character of God.)。』(『評論與通訊』The Review and Herald, Dec. 15, 1896)。

『他沒有被腐敗玷污,對罪來說,他是一個陌生者;然而他禱告,經常大聲懇求,流淚禱告。他為他的門徒和他自己禱告,以此將自己以及人類如此普遍的需要──我們的需要,軟弱,缺欠,視為一體。他是一個強有力的祈求者,不擁有我們人類的情慾,墮落的本性,但卻為虛弱所困,像我們一樣在每一點上受試探(或譯為受試煉)。(He was a mighty petitioner, not possessing the passions of our human, fallen natures, but compassed with like infirmities, tempted in all points like as we are.)。耶穌從天父求得幫助和支持忍受痛苦(Jesus endured agony which required help and support from His Father.)。』(教會証言卷二Testimonies, vol. 2, p. 508.)。

『當你講述基督的人性時,要小心,特別的小心,千萬不要在人面前把他說成是有罪的傾向的人(Be careful, exceedingly careful as to how you dwell upon the human nature of Christ. Do not set Him before the people as a man with the propensities of sin.)。……他取了人性,並在每一點上像我們人一樣凡事受試探。他有可能犯罪,有可能墮落,但在他裏面沒有片時有罪惡的傾向(But Jesus Christ was the only begotten Son of God. He took upon Himself human nature, and was tempted in all points as human nature is tempted. He could have sinned; He could have fallen, but not for one moment was there in Him an evil propensity)。』(本會聖經註釋The SDA Bible Commentary, vol. 5, p. 1128.)。

『一定要避開任何使人趨向誤解基督人性的問題。虛妄的概念伏在真理的近處。關於基督的人性,你應當不餘遺力地警戒自己的每一斷言,以免你的話被用來被表述超過本想表達的意思,這樣你就失去或糢糊了基督的結合神性的人性的清晰概念(and thus you lose or dim the clear perceptions of His humanity as combined with divinity.。引者按:可見基督有完全的神性divinity,也有完全的人性humanity,和我們一樣,只是他完全治死了我們人性中的罪)。他的出生是一個上帝的奧祕,……永遠不要以任何表述,在人心中留下哪怕最小的印象,說有一絲腐敗的污點或腐敗的傾向在基督身上,或說他以任何形式屈從了敗壞(Never, in any way, leave the slightest impression upon human minds that a taint of, or inclination to, corruption rested upon Christ, or that He in any way yielded to corruption.)。他在每一點上受試探,像人受試探一樣,然而他被稱為「那聖者」。基督在每一點上像我們一樣受試探,卻沒有犯罪,這對有限之人是一個未解之謎。基督道成肉身曾經是,而且將永遠是一個奧祕。顯明的事情屬於我們和我們的子孫,但每個人卻要被警告,不要採取把基督完全等同於我們的立場觀點,好像與我們一樣似的,因為絕不是那樣。』(本會聖經註釋卷五1128-1129The SDA Bible Commentary, vol. 5, pp. 1128, 1129.

『祂取了人類之首的位置,只取人性而沒有取人的罪惡(He was to take His position at the head of humanity by taking the nature but not the sinfulness of man.)。』(『時兆』The Signs of the Times, May 29, 1901.

 

最好採用懷師母的表述方法

因此,我感到最好我們採用懷師母的表述方法:基督是取了和我們墮落人類相同的血肉之體和人性,但他不斷藉著禱告,靠賴聖靈的大能,所表現出的人性卻是無全聖潔無罪的,是沒有絲毫肉體情慾和犯罪傾向的我感到當懷師母採用以下英文詞語時,propensities of sinevil propensityinclination to corruptionevil tendenciestendencies to evil意思是相同的,都應譯為犯罪的傾向,或腐敗的傾向,而不是指犯罪的習性,因並沒有愛主的信徒會說基督有犯罪的習性。因他已不斷靠賴聖靈的大能,完全治死、征服、得勝了人類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

不要隨便說,基督和我們一樣具有遺傳而來的犯罪的傾向,除非你要像上述那樣作全面的解釋。因這樣簡單的說法不夠完全,容易引起不同的理解,而產生嚴重的誤會,以為基督所表現出的人性,也像我們一樣有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也會陷入試探,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而最後靠聖靈得勝。這正是懷師母在上述教訓中屢次強調要謹慎辯免的。基督的心靈中是沒有絲毫能被情慾誘惑的意念的,他絕不同意罪惡,沒有絲毫向罪讓步的意思。他已徹底治死了人性中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

我們已知道肉體的情慾和犯罪的傾向,有人稱之為罪性,在思想理智未開啟的嬰孩時期當然不成為罪,但在有了思想理智,知道善惡的兒童、青少年和成年時期,即表現為罪。我們不能說肉體的邪情私慾和犯罪的傾向不是罪,實際上他們時常在腐化人的思想,糢糊人的良知,動搖人的意志,使人心靈被罪玷污,並會使人在行動上進一步犯罪。因此肉體的邪情私慾和犯罪的人傾向,都是必須靠聖靈治死、征服和得勝的,才能使人在心靈意念和言語行為中完全聖潔無罪。正如使徒保羅所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加5:24)。如果將肉體的邪情私慾釘死了,當然也就沒有犯罪的傾向了。但我們不是一次釘死,就永遠釘死,而是要天天不斷在基督裏釘死。保羅又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既然主的僕人和信徒可以靠著基督的恩助,釘死自己的肉體情慾和犯罪的傾向,何況基督自己呢!(引錄自路光網站www.godsword777.net)(路光寫於2008,6,13.補充於200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