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部聖經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屬於預言。特別是但以理書和啟示錄中更是充滿了系統性、連貫性的預言。這一切預言幾乎都已應驗在過去以來的歷史中,而剩下的最後結局部分的預言,目前也正在迅速應驗之中。由此可見主來的日子真是日益臨近了。通過預言的研究,也可使我們進一步明白聖經中許多重大的要道,並領受其中特別傳給我們末後時代的三天使的信息,以幫助我們為迎見基督復臨而作好一切準備。要明白這一切預言,首先要查考研究但以理二章和七章的預言。這兩章預言可以說是預言的入門。在先前但以理二章有關世界歷史的預言中,我們已明白:大像的金頭代表巴比倫帝國(公元前605-539年),銀胸臂代表瑪代波斯帝國(公元前539-331 年),銅腹腰代表亞歷山大創建的希臘國國(公元前331-168 年),鐵腿代表羅馬帝國(公元前168-公元476 年)。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代表西羅馬帝國(其中包含古羅馬國)於公元476 年滅亡時,在它的版土上所分割形成的十個蠻族王國,即大致相當於現今西歐列國。非人手所鑿的石頭打在大像的腳上,把大像砸得粉碎,又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代表基督復臨,毀滅罪人,拯救義人,最後重新創造新天新地,在地上建立起榮美的天國。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但以理第七章的四大獸和十角小角的異像。但以理七章異象是但以理在『巴比倫王伯沙撒元年』所見。伯沙撒元年可能為公元前550 年,也可能還要晚幾年,即在巴比倫亡國前幾年所見。
但以理說:『我夜裏見異象,看見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形狀各有不同。』
『風』代表戰爭,如經上所說:『看哪,仇敵必如雲上來,他的戰車如旋風。』(耶4:11-13.51:1-2. 亞7:14. 哈1:5-11)。這和通常的說法『戰爭的風雲』相合。『海』代表眾民和列國,如經上所說:『多民鬨嚷,好像海浪匉訇,列邦奔騰,好像猛水滔滔。』(賽17:12-13.啟17:15)。這也和平常的說法『人山人海』相似。『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是指全面的大戰爭臨到了眾民、列邦之地。(耶6:22-26.50:41-51:4)。
『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預表有四個大國將要從戰爭的狀況中,從多民、列邦之地興起(但7:17,23)。這四個大國也就是指上述但以理二章大像預言中的四個大帝國。
四個大獸
第一獸『像獅子』,相當於金頭,指巴比倫帝國,又名迦勒底國。(耶4:5-9.50:17)。
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606-539年。
『有鷹的翅膀』,象徵巴比倫國進軍速度的飛快和進攻力量的兇猛。(谷1:6-11)。如『古代東方史』上稱它是『興起得如此迅速的王國』。在很短時期內就征服了遠近列國。
後來『翅膀被拔去』,指巴比倫國最強大的帝王尼布甲尼撒死後,他的繼位者在位年代都很短促,王位不穩,國勢衰弱,失去侵略、進攻別國的力量。
『獸從地上得立起來,用兩腳站立,像人一樣』,指巴比倫國最後又進一步衰弱,連自衛逃跑的力量也沒有了。因獅子奔跑,需靠四腳,若用兩腳站立,就無法奔跑,只好被動挨打,直到滅亡。巴比倫末後衰亡時期的情況正是這樣。
預言中接著說他『又得了人心』,也同樣是指他失去了獅子般勇敢的心,而得了軟弱、驚惶、膽怯的人心。正如別處預言指著他所說:『巴比倫的勇士……藏在堅壘之中,他們的勇力衰盡,……兵丁也驚慌了。』『人心都必消化。』(耶51:30-32.賽13:17.但5章)。這正如巴比倫滅亡前真實情況的寫照。
第二獸『如熊』,相當於銀胸背,指瑪代波斯帝國,於公元前539 年毀滅了巴比倫帝國。存在的年代是539-331年。
『口齒內啣著三根肋骨』是指巴比倫、呂底亞、和埃及三國,當時曾組成三國聯盟,以抵抗瑪代波斯帝國,因此遭到他的刻骨仇恨、軍事報復、政治壓迫和重稅剝削,如瑪代波斯的國庫收入大部分徵收於這三個地區。歷史上對此有詳細史料。(蘇聯科學院主編『世界通史』一卷787-789,828-829 頁二卷255-257,261-262頁)。此處略引幾句:『根據埃及法老阿瑪西斯的倡議,埃及、呂底亞和巴比倫成立了反對波斯的同盟。但是居魯士(即古列)終於把這些反對者逐個地擊敗了。……』(828頁)。『波斯人課稅極重,……』(255頁)。
『有吩咐這獸的說,起來吞喫多肉』,這是指他攻佔的領土廣大,遠超過巴比倫帝國的疆域,並且徵收的稅賦眾多。波斯的重稅制在歷史上也是出名的。(A.V.密蘇里那編古代世界史66-69頁)。
第三獸『如豹』,相當於銅腹腰,指希臘國,於公元前331年毀滅瑪代波斯國,存在的年代是331-168 年。
『背上有鳥的四個翅膀』,是指他的軍隊進軍神速,被希臘古史家布路大克形容為:『戰速如飛,其快無比。』如亞歷山大皇帝,在公元前 334年春率領三萬五千精兵進行東征,僅用三年多時間即毀滅了瑪代波斯國,以後又繼續東征直到印度邊境。八年內進軍一萬五千多公里。『數年之間平定疆域,幾半天下。』(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二72-77 頁)。
『這獸有四個頭』是指亞歷山大死後,手下四個大將經過二十年的內戰,於公元前301 年將帝國一分為四,即:西路庫的敘利亞國在東邊,佔領巴比倫和敘利亞;多利曼的埃及國在南邊,割據埃及和迦南;喀散德的馬其頓希臘國在西邊,統治馬其頓和希臘;利西馬克的色雷斯國在北邊,治理小亞細亞和色雷斯。(西洋古代史下冊376 頁,邁爾通史上世紀卷二81-82 頁)。以後色雷斯國於公元前281 年被敘利亞國所吞併,以致形成了但以理11章中南方王埃及和北方王敘利亞長期對戰的局面。
第四獸是有十角的怪獸,相當於鐵腿,指羅馬帝國,於公元前168 年毀滅希臘國,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168年到公元476年。
『第四獸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有鐵牙銅爪』,指他的軍事力量空前強大,專制權力空前加強。
『有大鐵牙,吞吃嚼碎』,指戰爭中的嚴重破壞和無情毀滅。如羅馬帝國在公元前146 年對哥林多和迦太基兩個國家的徹底毀滅,以及在公元70年和135 年對猶太國耶路撒冷的摧毀,猶太人被殺、餓死和被賣作奴隸的人數,共達二百五十多萬。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剩下的用腳踐踏』,是指戰後對被征服地區各國人民所施行的殘暴的壓迫和剝削,以及他的極其殘酷的奴隸制。羅馬帝國也曾對基督徒逼迫了近二、三百年之久。
頭有十角
此外,第四獸『頭有十角』,即相當於大像的半鐵半泥的腳和腳趾,是指從羅馬帝國中分割而成的十個王國(但7:24)。
正如上次在大像預言中已經解釋過,羅馬帝國在衰退的過程中,於公元395 年正式分為東、西羅馬兩國後,繼續代表原羅馬國的,乃是西羅馬帝國,因羅馬國原有的領土都包括在西羅馬帝國內。至於東羅馬帝國所包括的領土,都是從別國侵佔來的,本來不屬於羅馬國,現在既已分離出去,也就不再代表原羅馬國了。有人想以二條鐵腿分別代表東、西羅馬兩國是錯誤的,因二條鐵腿只能代表一個國,正如預言中說『第四國必堅壯如鐵。』因此這時代表二條鐵腿第四國的,也即代表第四個怪獸的,只能是西羅馬帝國。而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 年滅亡時,在它的疆域內,正好被十個蠻族侵佔、分割、形成十個王國。
許多虔誠愛主的上帝僕人和解經家一致指出它們是:(一)盎格魯_ 撒克森(即英國),(二)法蘭克(即法國),(三)阿勒曼尼(即德國),(四)倫巴地(即奧國),(五)布根地(即瑞士),(六)蘇維(即葡萄牙),(七)西哥特(即西班牙),(八)東哥特(在意大利東北部),(九)黑如萊(在意大利本土),(十)汪達爾(在非洲北部)。
十角中『又長出一個小角』
接著但以理在異象中看到,在十角中『又長出一個小角』。這小角的情形極為可怕,也是使他最為感到驚慌、愁煩的。這裏的『小角』是指誰呢?第十世紀的瓦典西人,特別是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歐洲各國宗教改革家,以及十九世紀復臨運動的傳道人和解經家,都確認本章的『小角』是指羅馬教皇。現在讓我們根據小角預言的應驗來證明這一點,可分十二點來介紹:
(一)關於小角的特徵:他是王,卻『與先前的(十王)不同。』(但7:24)。的確,羅馬教皇不僅具有屬世國王的權力,而他又是與列王不同的教皇。
(二)關於小角興起的地點:在十角中『又長出一個小角。』(7:8)。
說明他興起的地點應在羅馬國分裂成的十國疆域以內,果真教皇興起於羅馬城。
(三)關於小角興起的時間:應在公元476年羅馬分成十國之後,並在公元538 年『拔出』十國中的三國之時(7:8,24)。果然,教皇興起於538 年。如以下所述。
(四)關於小角興起的過程:『拔出』、『打落』、『制服』三國而興起。(7:8,20,24)。
這三個被剷除的國家就是指黑如萊、汪達爾和東哥特。因這三個王國在宗教信仰上屬於亞里安
派,否定基督具有完全的神性,被羅馬教皇視為異端和敵對派系。而當時意大利和羅馬城卻又偏偏先後處於黑如萊和東哥特的統治之下,更加深了彼此的矛盾,而汪達爾則時常逼迫國內的羅馬天主教,因此他們都成了教皇的眼中釘,終於相繼被教皇拔除。
羅馬教皇所以能拔除他們,是因為依靠了東羅馬皇帝的幫助。先是東羅馬皇帝為幫助教皇,慫恿東哥特國王於公元493年攻入意大利,毀滅了黑如萊王國。以後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於公元533年又發佈御令,承認羅馬城主教為全世界教會領袖(實即教皇);接著派遣大將,率領精兵,於533到 534年毀滅了汪達爾王國,又於538
年將東哥特人趕出羅馬城。於是羅馬主教西弗流斯在538 年真正名符其實地登上了教皇的寶座,開始掌權逼迫基督徒,並在同年奧爾良第三次宗教會議上,制定了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的法令,內容如下:『在星期日騎馬、乘車、修理房屋、或裝飾人儀容等事,都是不合法的,但在田地裏的勞工卻是應當禁止的,以便人民可以到教堂去敬拜。如果任何人作了其他行動,他是要受罰的。』(星期日的沿革96-97頁)。
(五)關於小角興起的方式:『又長起一個小角。』(7:8)。說明他是漸漸地生長起來,成為強大的。的確,由羅馬城的主教變成了控制歐洲列國的羅馬教皇,確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歷史公認羅馬教皇是到第六世紀才興起的,十三世紀達到權力的頂峰。
(六)關於小角的情況:『形狀強橫,過於他的同類。』(7:20)。是的,在教皇勢力最強大時,歐洲各國君王都受他的管轄,拜倒在他的腳前,親吻他的腳趾。他也公然自稱為『眾王之父,世界的統治者。』
(七)『有眼像人的眼。』(7:8)。這是指教皇有屬世的智慧和手段,藉以管轄教會和控制列國。在海萊博士著的聖經手冊上提到:『教皇政權的手段:教皇的政權之所以蒸蒸日上,乃是憑藉羅馬的威信,機敏的政治聯盟(正如與法蘭克人及查理曼),騙詐的手段(如偽造的敕書),武力軍備(教皇自己的軍隊與那些諂媚教皇的帝王軍隊),並武力與屠殺流血(正如異教徒裁判所的創立)等等,而維持教皇的政權。』(1011頁)。
(八)『有口說誇大的話,』『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7:8,20,25)。
如歷代教皇自稱的名目:自稱為『諸父之聖父』、『至大的祭司』、『教會的元首』、『上帝的代表』、『基督的代表』、『第二位上帝』、『主上帝教皇』、『萬萬不能錯』之教皇等等。正如使徒保羅所預言:『甚至坐在上帝的殿裏自稱是上帝。』(帖後2:1-4)。 又如教皇的三層冠冕,表示教皇是天上的王,地上的王和煉獄的王。
(九)『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與聖民爭戰,勝了他們。』(7:25,21)。
如羅馬教皇組織十字軍一次次屠殺瓦典西人,阿比尖西人,又藉所謂『異教徒裁判所』『耶穌會』殺害了無數聖徒等等。據有人統計羅馬教皇在中古時期,在西歐列國殺害的聖徒人數,至少有五千萬之多。
(十)『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7:25)。共三載半(即三年半),也就是啟示錄中提到的四十二個月和一千二百六十天。(啟11:2,3.12:6,14.13:5)。這裏的一千二百六十
天顯然不是三年半的實際天數,(如果是實際天數,就不止一千二百六十天),而是預言中的表號日期。按表號中的時間算法一貫是『一日頂一年』(民14:34.結4:6.但9:24-27)。所以羅馬教皇掌權迫害聖徒的年數應為一千二百六十年。這個預言果然奇妙應驗了。
如上所述,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於公元533
年發佈御令,承認羅馬城主教為東西方所有教會的領袖(實即教皇),隨即又派遣軍隊攻打教皇的敵人,於公元538 年將東哥特軍隊趕出羅馬城。於是羅馬城主教西弗流斯於公元538 年,才真正名符其實地開始登上教皇的寶座,將許多持守不同信仰觀點的信徒投入獄中,並在這一年奧爾良第三次宗教會議上,制定了強迫人遵守星期日的法令。因此公元538 年可視為羅馬教皇真正開始興起掌權,逼迫聖徒的一年。從公元538 年起,經過一千二百六十年掌權逼迫聖徒之後,正好來到公元1798年。這一年法國將軍伯賽斯帶兵攻入羅馬,宣佈共和,將教皇庇烏六世逮捕到法國。次年教皇死於監獄。教皇權勢從此衰落。但啟示錄預言中指出,教皇權勢末後時代還會東山再起。
(十一)『必想改變節期(原文為時間)和律法。』(7:25)。這顯然是指羅馬教皇將上帝誡命中第四條遵守安息日的神聖時間改變為七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並將第二條不可拜偶像的誡命予以廢除了。
我們翻開任何一本羅馬天主教的基本教義書籍,都可看到他們的十條誡命,如下:1.欽崇一天主萬有之上。2.毋呼天主聖名以發虛誓。3.守瞻禮之日。4.孝敬父母。5.毋殺人。6.毋行邪淫。7.毋偷盜。8.毋妄證。9.毋貪他人妻。10. 毋貪他人物。
將它和聖經中的十條誡命相比(出20:3-17),就可看出其中主要有兩點改變:
第一,上帝誡命中的第二條不可拜偶像的誡命被取消了。但為了湊足十條誡命的數目,他們又將第十條不可起貪心的誡命分為兩條。因羅馬教是敬拜各種偶像的,如敬拜馬利亞的像,聖徒的像和耶穌的像,甚至敬拜聖徒的遺骸、遺物等等。而且早在中古時期羅馬教皇即已批准了對偶像的敬拜。
第二,上帝誡命中第四條『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的誡命,被更改為遵守星期日(七日的第一日)。
我們以前已經講過,主耶穌和門徒,使徒時代和早期教會都一直是遵守安息日的。(路4:16. 太12:11,12. 24:20.路23:54-56. 徒13:13-14,42,44. 16:12-13. 17:1-2.
18:1-4,11.啟1:10.可2:27-18.賽58:13-14.太8:10-12)。啟示錄1:10的『主日』(原文是主的日子,為單數)也是指安息日說的。(賽58:13,14.利23:38.可2:28)。
後來安息日所以會漸漸被更改為星期日,可分為三個階段簡述如下:
第一個階段,在第二、三世紀時,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有幾個喜歡標榜自己哲學思想的神學家和教父,如巴拿巴、革利免、傑士丁、奧利根等,因深受知識派異端的影響而提倡遵守星期日,但當時對其它地方廣大教會還沒有造成甚麼大的影響。他們的錯謬言論也遭到使徒約翰的門生波利卡普教父,和波利卡普門生愛仁紐教父,以及亞細亞一帶正統教會的竭力反對。由於知識派異端提倡遵守『太陽日』(七日的第一日),敬拜太陽,並以太陽為他們實際上的基督,因此亞歷山大城的教父也都遵守七日的第一日,認為是陽光開始照進地球之日,也是基督從死裏復活之日。據研究:『在第二世紀中一切讚成守星期日的人,都是具有知識派的色彩,及反對猶太教義的。』他們慣用的手法是『以寓言(法)解經』,實際上是歪曲了聖經的真意,並將異教的神哲思想混入到基督教的信仰中來。(星期日的沿革 51-52,54-55頁)
第二個階段,到了第四世紀時,羅馬皇帝康士坦丁表面上悔改信主,接受基督教為國教後,為了能更好地利用基督教為帝國的統治服務,他向教會的領袖提出建議:最好能將宗教崇拜聚會的時間改在『太陽日』(即七日的第一日),以便能爭取全國的百姓都能在『太陽日』進教堂聚會,有助於他們接受基督教。因他本國的百姓原都是敬拜『太陽神』,在太陽日休息的,而全國絕大多數地方教會則都是遵守安息日,在安息日聚會的,對他們有所不便。當時教會領袖感到他的建議似乎很有道理,同時亞歷山大城提倡遵守七日的第一日(後又謬稱之為主日)的傳統這時也已影響到羅馬城,於是同意在此日安排聚會,而同時安息日的聚會也照舊不變。為了在宗教的名義上能『名正言順』起見,教會當局開始正式提倡七日的第一日(謬稱為主日)聚會紀念主的復活,而安息日紀念上帝的創造。康士坦丁看到他的建議被教會當局採納後,更為大膽了,竟然於公元 321年發佈命令,要全國城鎮居民遵守『可尊敬的太陽日』,在此日停工。而從此之後,廣大教會也普遍遵守兩日,既遵守星期日紀念主的復活,又遵守安息日紀念上帝的創造,達兩三百年之久。但羅馬城和亞歷山大城的教會領袖顯然帶頭貫徹羅馬皇帝的意圖,盡量高舉星期日為聖日,以取代安息日的神聖地位。簡略引証史料如下:
公元 321年,康士坦丁發佈了遵守『太陽日』的命令,原文如下:『在可敬的太陽日,縣長與人民都應居留城中休息,一切商戶都應停業,唯鄉間的農民,仍可自由合法繼續其業務,因往往在另一日撒種或種葡萄,將感極其不便也。』(引自『星期日的沿革』102 頁)。
以後,『羅馬皇帝(於公元 365年)在老底嘉城曾召集一次宗教會議,制定許多宗教法令。今將有關安息日和星期日的法令摘譯於後:「第十六條:在星期六要誦讀福音書和聖經其他文選。」「第29條:基督徒不可效學猶太人守星期六的方法,卻要在這日作工。如果他們效學猶太人,就與基督無關。但要特別尊敬主日(按:謬指星期日)。既為基督徒,就盡可能不在這日工作。」「第50條:在封齋的預備期間,不可遵守聖徒記念日,除非在星期六和星期日。」』(聖道查經課第十八課)。
『但無論如何,在大多數地方,仍是遵守安息日與星期日兩天。……古列掃士吞說:「現今在我們之中,有許多的人在這與猶太人同一的日子中禁食,並且取他們同樣的態度去遵守安息日。我們對於這事是慨然地予以忍受,同時也可說是慳然地鄙示之。」彼時(四世紀的末葉)史家蘇格拉提斯著作說:「差不多全世界的一切教會,都在每週的安息日慶祝這神聖的秘密(聖餐);但在亞歷山大與羅馬一帶的基督徒卻認此為古代的遺傳規條,而停止舉行此禮。」與他們同時代的蘇索門曾證實此情形說:「在康士坦丁堡及其他各處,都在安息日聚集,如七日的第一日一樣。這種風俗是羅馬與亞曆山大一帶所沒有的。」』『為甚麼這兩城是例外呢?原來這兩處是充斥著知識派主義及荒謬邪道的淵藪。……』(星期日的沿革99-100,101頁)
第三個階段,到了羅馬教皇於公元538年掌權後,便一次次利用會議制定法令,強制人遵守星期日,並禁止人遵守安息日,甚至發展到後來,以死刑處罰那些不順從的人。以後又將上帝誡命也公然更改了。羅馬天主教自己也在各有關教義書中公認,是他們將遵守安息日的誡命,更改為遵守星期日的。這樣便應驗了預言中所說:『必想改變節期(時間)和律法』。看以下史料:
關於強迫人遵守星期日:如公元 538年,羅馬天主教皇召開的『奧爾良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以下法令:『在星期日騎馬、乘車、修理房屋,或裝飾人儀容等事,都是不合法的,但在田地裏的勞工,卻是應當禁止的,以便人民可以到教堂去敬拜。如果任何人作了其他行動,他是要受罰的。』(引自星期日的沿革 96-97頁)。又如公元『 589年在法國拿爾邦召開的宗教會議通過了以下的法令:「無論自主的、為奴的、戈特人、羅馬人、敘利亞人、希臘人或猶太人,一律不許在主日作任何工作。除非有特別必要,也不准使牲畜勞作。如有冒犯的,自主的罰款六所利地(每所利地約可買六十幾斤米),為奴的鞭打一百下。」(譯自德文宗教會議史卷三,286 章)。從第四世紀到十三世紀,在歐洲各地召開的多次宗教會議中,對星期日擬定如同以上一樣苛刻規定的,有十餘次之多。但每次的法令中並沒有提出聖經的教訓為權威的根據,而只以教會所掌有的政治勢力來壓服人。』(聖道查經課第18課)。
關於禁止人守安息日:如『公元 600年前後,教皇貴格利一世曾對羅馬城居民發佈反安息日的通告,今摘譯一段如下:「上帝僕人貴格利致他最愛的市民:近來發現有悖逆分子在你們中間散佈與神聖的信仰相反的異端,甚至禁止人在安息日作工。他們是敵基督的傳教士,因敵基督者來到時,他必吩咐人在安息日不作工,像在主日一樣。……」(尼西亞時代教父遺著,卷13冊第一信函 336頁)。可見安息日雖被許多人踐踏了,但總有人在黑暗的日子裏高舉真理的火炬。』(同上)。例如公元1054年東正教為了堅守安息日而和羅馬天主教形成大分裂。又如中非和亞洲的亞美尼亞、埃提阿伯教會等也都一直遵守安日直至今日。
關於羅馬天主教會對改變安息日誡命的公開承認:
『在貝爾福德神甫所著的「基督教信仰及實行的新教義問答」第 86,87面中,有下列的問答:「問:第三條(天主教把第四誡改為第三誡)誡命是甚麼?答: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問:安息日是那一天?答:第七日,即我們的星期六。問:你們守安息日嗎?答:不,我們守主日。問:這是那一天?答:第一日,即星期日。問:誰把它改變的呢?答:天主教會。」』(基督徒的安息日63頁)。
『在「教義問答」第 174面上說:「問:你還有別的方法證明教會(天主教)有設立節期和訓令之權麼?答:教會若沒有這樣的權柄,她絕不會以遵守星期日(每週的第一日)來代替安息日(第七日),這個變換是聖經未曾准許的。」天主教出版的「基督教義節要」第58頁有以下的問答:「你怎能證明教會(天主教)有立定節期和聖日的權柄?答:就在把安息日改為星期日的事上證明,而且此事也是各改正基督教徒所公認的。所以改正基督徒,既嚴格地守星期日,而又不守天主教所設立的其餘一切節期,於是他們便妄然地自相矛盾了。問:你怎麼證明這話呢?答:因為他們藉著遵守星期日,便承認了天主教有立定節期並指揮他們的權柄。」』(同上62頁)。
『美國堪薩斯城的天主教報於
在天主教出版的中文的『教理詳解』一書中,天主教也承認:『至於定的日期和恭敬天主的樣子,這是聖教會因自己權柄定了的,奉教的人都當遵守。』另一處又『問:為甚麼罷工在主日,不像古教的時候,在瞻禮七上呢?答:因為我主耶穌復活同聖神降臨都在主日上。所以聖教會定了在主日上罷工,為紀念我主耶穌復活的光榮和傳教起根的日子。』『問:聖教會能更改或除去瞻禮的日子麼?答:聖教會既能定下瞻禮的日子,自然也能更改或除去瞻禮的日子。』(教理詳解103,107頁)。
更詳細資料請參看『救恩和律法』第六、七題和書末的『附錄:安息日被更改為七日的第一日的歷史沿革』。
(十二)關於小角的結局:將在查案審判結束後,基督復臨時被毀滅。(但7:26,27.帖後2:8 )。關於查案審判的預言,將在下一題中繼續查考。
本章異象傳給我們的信息
通過以上但以理七章四獸、十角、小角的預言可見,所有這些預言都已完全應驗了,由此可見基督復臨真是極其臨近了。而且從接下去查案審判的預言中還可看到基督復臨迫近的最嚴肅的證據。但願我們都接受主耶穌的勸告:『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24:42,44)。
通過以上對小角『改變節期和律法』預言的研究,也向我們傳出了嚴肅的信息:我們究竟是要遵守上帝的誡命和其中的安息日呢?還是要遵守羅馬教皇制定的誡命和其中的星期日呢?
讓我們聆聽上帝在祂的誡命中向我們發出的慈愛呼聲:『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讓我們重視主耶穌對我們的懇切勸告:『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19:17)。 又說:『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上帝的誡命呢?』(太15:3)。
使徒約翰也勉勵我們說:『我們若遵守上帝的誡命,這就是愛祂了,並且祂的誡命不是難守的。』(約一5:3)。(根據路光『聖道專題研究』預言的信息第二題改寫) * 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