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總目錄  生命之道講壇    講道集(一)

講道集(二)     講道集(三)    講道集(四)

講道集(五)

 

 

第三十九題 亞伯拉罕的生平事蹟(七)

──接待客旅和為所多代求

 

    今天我們要講到亞伯拉罕用愛心接待客旅的故事,結果不知不覺之中接待了天使,也接待了上帝。因為其中有一位是天使長,也就是上帝的兒子主耶穌基督。我們以後將會看到,亞伯拉罕的姪子羅得也有同樣的傳統美德,也曾用愛心接待客旅,結果不知不覺接待了天使。(創19章)。希伯來書中就曾提到他們愛心的事蹟說:『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13:2

 

以愛心接待客旅

    關於這次亞伯拉罕接待客旅的經過,經上記著說:『耶和華在幔利橡樹,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舉目觀看,見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然到僕人這來,理當如此。』18:1-5

    根據上面這段記載可以看出:亞伯拉罕接待這三位客旅時,起先並不知道他們是天使,更不知道其中一位是上帝。由此也可見,亞伯拉罕為人的謙恭,待人的愛心和熱誠。

    當時正是大熱天,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休息。抬頭看見個人站在對面的路邊。心中想,他們必是行遠路經過此處的,而現在正是應當休息一下,並吃些東西的時候。亞伯拉罕惟恐他們不好意思開口,又繼續離去,於是立即『跑去,迎接他們。』

    在這,我們看到,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常常是主動關心、幫助別人的人,而不是都要等到別人提出要求時才去關心幫助他們。我們知道有的人有困難或缺乏時,是會說出來或向人求助的,但也有的人雖有很大的困難或缺乏,卻仍是不求人,而在那艱苦掙扎,或獨坐愁城。這些人正是特別需要我們主動去關心幫助的。當然也有的人並沒有甚麼難處,卻大叫困難,甚至有的人故意裝成困難的樣子,為要騙取人們的金錢,供他們去浪費在宴樂私慾中。對這樣的人,我們也當防備。

    亞伯拉罕跑到那三人面前後,就『俯伏在地,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當時代在客人面前『俯伏在地』,是表示自己心中的謙卑,和對客人的尊敬,而並沒有把他們當作上帝來敬拜的意思。至於稱客人是『我主』,也是一種對客人的尊稱,而並不是單單用來對上帝的稱呼。

    正如我們看到亞伯拉罕的姪子羅得也是以同樣愛心和禮儀接待客人的,結果接待了天使。如經上記載:『那兩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羅得正坐在所多城門口。看見他們,就起來迎接,臉伏於地下拜,說:「我主啊,請你們到僕人家裡洗洗腳,住一夜,清早起來再走。」』19:1,2

    亞伯拉罕接著說:『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來,理當如此。』

    從這一番話中既可看出亞伯拉罕的愛心,也可顯明亞伯拉罕並未認出他們是天使。如果是天使的話,就不需要停下來歇息,也並不需要吃東西來加添心力了。

    天使也不露聲色地說:『就照你所說的行罷。』18:5

    『亞伯拉罕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拿三細亞細麵調和作餅。亞伯拉罕又跑到牛群,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急忙預備好了。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預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吃了。』18:6-8

    在這一連串的行動中,充分顯明了亞伯拉罕的慷慨、仁愛、款待客人的精神,也為我們眾聖徒留下了美好的榜樣。經上也勸勉我們說:『你們要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13:1,2。又說:『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12:13

    就在這時,『他們問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在那?』亞伯拉罕一聽,吃了一驚。他們是誰呢?他們怎麼知道撒拉的名字呢?而且『撒拉』這個名字還是上帝最近所賜下的一個新的名字。莫非他們是天使嗎?亞伯拉罕立即回答說:『在帳棚。』

    『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這種有權威的口氣,使亞伯拉罕立刻想到上帝在異中所應許他們的話:『你的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17:19。莫非這一位說話的化作陌生客人的就是上帝嗎?

    『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她也想到說這話的人,必是天使或上帝。但她當時還缺乏信心。因為『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經斷了。撒拉心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

    『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撒拉為甚麼暗笑?說,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養麼?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到了日期,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撒拉就害怕,不承認,說,我沒有笑。那位說,不然,你實在笑了。』

    經過這一次上帝和撒拉的對話,撒拉更進一步認識上帝,也更謙卑悔改了。撒拉的信心也大為增長。她也堅信上帝的應許到時必要實現。經上說:『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他以為那應許他的是可信的。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11:11-12

    從上述亞伯拉罕以愛心接待客旅,不知不覺接待了天使和接待了主的事上,我們可以得到很寶貴的教訓:我們今日也是這樣,當我們以愛心接待、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時,實際上也都等於在不知不覺之中接待、幫助了主。

    主耶穌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主說當復臨時,要對那些綿羊所代表的得救的信徒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25:34-40

 

為所多瑪城代求

    上述三人向亞伯拉罕和撒拉顯現後,『三人就從那起行,向所多觀看。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耶和華說,所多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麼。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18:16-21

    在這,我們可以看到亞伯拉罕和上帝的關係是何等密切。他不斷與上帝同行,凡事求主指引,時時求告主名。上帝也喜歡將自己要作的事告訴他。難怪聖經中稱亞伯拉罕是上帝的朋友。

    我們也想到主耶穌的十二門徒,雖然都是主所愛的,但其中彼得、雅各、約翰和主之間的關係,卻更為親密。他們更喜歡親近主,更喜歡聆聽、默想主的教誨,更深切體會、遵行主的旨意,以致主也更能將自己的奧啟示給他們。例如在登山變像的經歷中,主就暗暗地帶了他們三人同去。又如在客西馬尼園的心靈慘痛掙扎之夜,主也只帶了這三門徒去,其餘的門徒都在門外醒等候。

    試問,我們和主之間的關係,親密程度如何呢?

    當亞伯拉罕得知上帝要去察看所多蛾摩拉的罪惡,有可能要毀滅他們時,就深為那地居民擔憂,也為住在所多的羅得全家掛心。亞伯拉罕決心在上帝面前為他們代求

    這時,三人中的『二人(也就是二位天使)轉身離開那,向所多去。但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麼?假若那城有五十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麼?不為城這五十義人饒恕其中的人麼?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

    『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見有五十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

    亞伯拉罕又第二次謙卑地為他們代求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假如這五十義人短了五個,你就因為短了五個毀滅全城麼?』

    說,我在那若見有四十五,也不毀滅那城。』

    『亞伯拉罕又對說,假如在那見有四十怎麼樣呢?說,為這四十的緣故,我也不作這事。』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容我說,假若在那見有三十怎麼樣呢?說,我在那若見有三十我也不作這事。』

    『亞伯拉罕說,我還敢對主說話,假若在那見有二十怎樣呢?說,為這二十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

    『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見有十個呢?說,為這十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18:22-33

    從亞伯拉罕這次代求中,可以看到兩個特點:第一點,亞伯拉罕雖然是為將亡的罪人代求,但卻沒有絲毫自以為義的心,相反,卻極其謙卑、恭敬地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又因信賴上帝的公義和慈愛,以及上帝一次又一次垂聽他的禱告,便接連不斷地懇求,直到上帝應允他說,假若城只有十個義人,也不毀滅那城。他原以為羅得一家加上親友也不止十人。

    第二點,從亞伯拉罕的代求中,也可看到他對罪人充滿憐愛的心。他雖然恨惡罪惡,但卻憐愛罪人,一心想要從其中拯救出更多將亡的罪人,以致能在上帝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大膽祈求,例如說:『求主不容動怒,容我說…』『我還敢對主說話…』『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等等。

    其實亞伯拉罕的這種恨惡罪惡,憐愛罪人的精神,正是基督的精神。上帝的兒子,人類的救主,本身就是為罪人代求的偉大中保。當初人類犯罪墮落後,若不是主的代求,早就被毀滅。此後,主也一代又一代地不斷地為罪人的悔改得救而祈求。甚至,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人類捨命贖罪時,還為那些謀害,釘十字架的人祈求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23:34。 經上說:『壓傷的蘆葦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42:3.12:20。凡是有可能挽救的,必挽救到底。經上也應許我們說:『凡靠著進到上帝面前的人,都能拯救到底,因為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7:25。因此亞伯拉罕這樣的祈求,正是出於主聖靈的感動而發出的。主是何等喜悅亞伯拉罕這樣的祈求呢。

    亞伯拉罕的這種為罪人代求的精神,也是我們今日每一個傳道人和信徒所當效法的。我們也必須對將亡的罪人存有這樣憐愛代求的心,和迫切救靈的心,我們在傳道救靈的工作上才能大有成效。

    使徒保羅也勸勉我們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提前2:1,4.彼後3:9

    保羅不但勸勉我們為眾人代禱,而且他自己也以身作則,為我們留下了為弟兄姐妹,為教會聖工,為傳道救靈工作不斷代禱的榜樣。例如他在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說:『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上帝,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我在兒子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上帝,可以見我怎樣不住的提到你們,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上帝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去。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得著安慰。…我屢次定意往你們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人中間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8-15

    但願我們也要效法亞伯拉罕,效法保羅,時常不斷為弟兄姐妹,為眾教會,為傳道救靈聖工代求

    以上我們一同思考了亞伯拉罕以愛心接待客旅的經過,以及為所多馬城百姓等代求的事蹟。惟願主的靈將上帝的愛豐豐富富地澆灌在我們心,使我們也能像亞伯拉罕那樣用愛心接待客旅,關心幫助有需要的人,並也像他那樣充滿憐愛罪人的心,不斷為罪人的悔改得救而懇切祈求,努力作工,直到主來!* 路光 *